赵君陶是国务院前总理李鹏的母亲,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位坚定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今天,帝哥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赵君陶在培养和教育李鹏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李鹏的父亲李硕勋,是我党早期重要的领导人物之一,曾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和广东省委军委书记等要职。1931年7月,他奉命赴海南岛指导军事斗争,但刚上岛不久便被敌人逮捕,最终惨遭杀害。李硕勋牺牲时,李鹏年仅三岁,家庭顿时陷入了极度困境。
李硕勋去世后,赵君陶为了保护革命力量,选择了隐蔽斗争的道路。1932年秋天,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她独自一人带着年幼的李鹏和女儿李琼返回四川老家,辗转寄居于成都的亲戚家中。在那个动荡年代,为了确保家人的安全,赵君陶第一时间改了名字,隐姓埋名,取名“赵郁仙”,并对外隐瞒了丈夫英勇牺牲的真相。她甚至忍痛对儿子李鹏说:“你爸爸出国留学去了,妈妈是教书的,我们的老家在四川成都。”
展开剩余72%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赵君陶以教书为生,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她依然努力让李鹏就读于当时成都最好的学校——成都实验小学,确保他能够接受优质的启蒙教育。她深知教育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
有一次,赵君陶去简阳任教,为了方便,她安排9岁的李鹏在学校住宿。几个月后,她回成都看望儿子时,发现他衣衫不整,身上很脏,褥子也湿了,心中不禁十分心疼。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对儿子说:“妈妈让你受苦了,但这是无奈之举。你还太小,不能独立生活,妈妈以后一定会把你带在身边。”
从那以后,无论赵君陶去哪里工作或从事地下活动,她都会把李鹏带在身边。李鹏先后在四川的金堂和五通桥等地完成小学学业,母亲的陪伴和关爱始终如影随形。
赵君陶对李鹏的要求十分严格。一次,李鹏的三舅从贵州回来,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周末去看电影。李鹏买票后没把剩下的钱退回三舅。赵君陶知道后,整整一晚严肃地教育儿子,她语重心长地说:“三舅对你关心爱护,给你钱是想让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你却不把剩余的钱退回,说明做人要诚实守信,从小就要正直!”
第二天,李鹏主动将剩余的钱还给了三舅,并诚恳地认错。这件事成为他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要一课。
1941年,赵君陶毅然决定将年仅13岁的李鹏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李鹏在延安成长迅速,1945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前线,曾任晋察冀电业公司技术员、哈尔滨油脂厂协理及党支部书记等职务。1947年冬,赵君陶被调任哈尔滨第四中学校长,母子终于重逢。
1948年下半年,党中央考虑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准备选派一批骨干赴苏联深造。东北局领导李富春、蔡畅夫妇特别找李鹏谈话,推荐他出国留学。李鹏则表示自己刚到油脂厂工作,任务繁重,尚无心理准备。蔡畅体贴地说:“你不必现在答复,回家与妈妈商量后再说。”
回家后,李鹏告诉了赵君陶,母亲对此非常高兴。李鹏却坚定表示不愿意去,他说:“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很好,担任协理员感到得心应手,而且全国胜利在望,我渴望留在岗位上,贡献力量,不想离开。”
赵君陶听后十分严肃,她说:“正因为胜利在望,我们国家更需要大批人才,这就需要你们去深造。不能只看眼前,要有更远大的眼光。”
李鹏又说:“我担心学成回来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就像以前王明、博古等人那样,脱离了中国实际。”
赵君陶微笑着反驳:“并非所有留学的人都会犯错误。周恩来、李富春等领导都是留学归来,且未犯教条主义。关键在于如何学习和运用,而不是因为去留苏就必然犯错。你的担忧太过天真了。”
听完母亲的话,李鹏彻底理解了她的苦心,诚恳地答道:“妈妈,您说得对,我接受您的批评,同意去苏联留学。”
1948年8月下旬,李鹏从哈尔滨启程前往苏联,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活,为日后回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帝哥,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两年,已在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 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利用业余时间做副业兼职,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发布于:天津市51配资网-股票配资利率-国内配资炒股官网-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