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某军事讨论区里爆出了一个气氛挺火爆的问题:
假如日本再次发动侵略行动,面对中国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这条帖一发出来,立刻激起了几千条评论。日本网友们的看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被人称为“自信派”,他们觉得日本现在的技术和装备都很先进,感觉很有底气;另一类则是“清醒派”,直接指出别闹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三四十年前的中国了。
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网友们的反应,评论区里大部分回复都在一句话里总结:“别急着谈打不打得过,现在还能有机会动手吗?”
这个问题,为何能在日本引起讨论?
要搞明白日本网友怎么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就得先看看近年来日本社会舆论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从日本政府频繁调整防卫政策、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增加国防开支之后,日本媒体在涉华内容上的报道变得越来越激烈。
一些政客和媒体在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同时,还在暗中引导年轻人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有益的选择性遗忘。
但这种情绪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出现了另一种虚假的自信心——一些日本网友幻想,靠着美日同盟和技术优势,如果真的和中国发生冲突,似乎还是有胜算的。
因此,这类问题在日本网络上开始流传开来。不过,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如今的中国,无论在军事、经济还是国际局势方面,都和80多年前完全不同。
中国网友的第一反应:你怕是想多了
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一旦有人转发了这个日本论坛的截图,评论区立刻变得异常热闹。几乎所有的留言都流露出一种“你真敢问”的震惊感和不屑的态度。
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明显。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的工业发展还非常落后,军备也非常缺乏。而到了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少数几个拥有完整军工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航母、隐形战机、东风系列导弹、卫星导航系统……这些都不需要依靠外援,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支撑长时间、高强度作战的能力。
核威慑和战略纵深,过去的中国没有核武器,也没有远程打击能力。而现在,中国的核力量已经发展到可以构成有力的战略威慑。在遇到冲突时,不再可能重演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
民众的团结力;让日本网友低估的,实际上是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历史早已证明——只要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人会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这种精神力量远不是GDP数字可以衡量的。
日本的清醒派:别开玩笑了
值得留意的是,日本国内并非所有人都沉迷在虚假的军国主义氛围中。在同一个帖子里,有日本网友理性地指出:“中国的人口超过日本十倍,工业产能居世界第一。”
一旦开战,第一天你就会意识到补给线根本坚持不住。美国都不敢跟中国正面较量,我们更不可能。
类似的评论在日本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年长的群体,要么是直接从父辈口中听到战争的惨烈,要么是在书籍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到侵华战争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沉重代价。
一旦真的爆发冲突,中国会怎么应对?中国网友们的看法基本一致:“第一波就不会让你们登录成功。”
这是个军事基础知识——现代战争最先比拼的,主要是信息战,以及制空权和制海权。
中国的远程反舰导弹、岸基防空系统和潜艇部队,已经让任何想在东海沿线大规模行动的部队都得慎重考虑。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掌握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这就意味着,即使美日结成联盟试图插手,中国也能在第一岛链范围内遏制敌方的海空力量,防止事态扩大到本土。
历史记忆,是最好的回答
在这次网络交流里,许多中国网友用历史事实回应了日本网友的提问:“当年你们所犯的罪行,中国人记得清清楚楚,也绝不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从南京大屠杀到731部队,再到细菌战和强征劳工,这些历史事件,不只是存留在档案和教科书里,更深深刻在民族的记忆中。
如今,中国不仅有能力铭记历史,也具备防止历史再次上演的实力。
其实,日本真正担心的,是未来的变化。一位军事评论员指出,这类话题经常在日本网络上出现,归根结底是日本社会焦虑情绪的投射。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际影响力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心理落差,使一些人通过幻想中的战争胜利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不过,理智的日本人都清楚,一旦真的走到那一步,日本的领土安全、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结果不像二战时那样还能有机会“全身而退”。
结语:提问可以,但别忘了现实
日本网友的这个提问,其实就像个无关紧要的假设题。在现今的国际关系中,中日之间主要还是靠经济合作和实际的合作项目维系的,而不太可能是真正的军事冲突。但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意识到,国防不是说说而已,民族记忆也不能被遗忘。正如一位中国网友在评论区说的:“历史上,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现在,我们有了。如果有人再敢来挑衅,我们的回应只有两个字:奉陪。”
51配资网-股票配资利率-国内配资炒股官网-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